*图片由Adobe Photoshop AI生成
阿伟(化名)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人,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。
周围人对阿伟的评价都是生活规律,普普通通,但是…
“阿伟每天下班回家,从来不走门。”
“我们看到他好几次晚上翻窗回家,还以为是进贼了。”
据阿伟的邻居A回忆,他好几次在小区遛狗,经过阿伟家时,看到一个黑影翻窗而入,立刻报了警,没想到下一秒阳台灯亮起,看到的人却是阿伟。
当被问及原因时,阿伟却也很委屈。
“我也没多想,只是觉得阳台也能进去,就没往门那边想。”
阿伟未曾想过,自己图省事的一举,却给自己和邻里带来了这些麻烦。
一番劝说后,阿伟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妥:
“现在看来,我的行为的确欠考虑,容易让人误解,也容易给其他人添麻烦,就像不打过渡程序一样。”
没错,进近时不选择过渡程序,就像翻窗入户一样。但它的影响和危害却远比翻窗更大。
注:本故事纯属虚构,并非指代真实事件或人物。作者并不鼓励翻窗入户的做法。
为什么要选择过渡程序?
简短的回答是:因为过渡程序是进近程序中的一部分,是一个必选项。
为什么是必选项?
-
仪表进近程序,一般由
起始进近段(Initial Approach Segment)
,中间进近段(Intermediate Approach Segment)
和最终进近段(Final Approach Segment)
组成。 -
每个进近段的起点分别是:
起始进近定位点(IAF)
,中间进近定位点(IF)
和最终进近定位点(FAF)
。 -
其中,除最终进近段结束于
复飞点(MAPt)
外,其他两个进近段都结束于下一个进近段的起点。起始进近定位点(IAF)
则是进场程序(STAR)的终点。
在这三个进近段中,中间进近段和最终进近段一般只有一条,而起始进近段可能会有很多条。
什么是过渡程序?
过渡程序 = 起始进近段
过渡点 = 起始进近点(IAF)
-
进场程序(STAR)将引导飞机离开航路,沿既定路线飞至IAF,同时也是该进场程序的终点。
-
但是当一个机场存在多个进场程序和/或多个方向进场的情况时,每个进场程序的终点可能会不同,也就造成了同一条跑道会出现多个IAF的情况。
如上图所示,该跑道进近程序共有4个起始进近定位点(IAF)
-
IAF 1-4分别衔接进场程序1-4,其中IAF1的起始进近段(IAF1 → 航点1 → 航点2 → IF)中的航点2同时也作为进场程序2的起始进近定位点。
-
分别执行上述四个进场程序时,飞机从进场到降落途径的点分别是:
进场程序1: (进场程序1) → IAF1 → 航点1 → 航点2 → IF - > FAF → 跑道
进场程序2: (进场程序2) → IAF2(航点2) → IF → FAF → 跑道
进场程序3:(进场程序3) → IAF3 → IF → FAF → 跑道
进场程序4:(进场程序4) → 航点3 → 航点4 → IF → FAF → 跑道
如果不加入过渡程序会怎么样?
不加入过渡程序,就相当于在进场程序后直接加入中间进近段。
听起来好像抄了近路,但是…
有人就说了,1和2的确不合理,但是3的夹角也就是90度,这不是挺合理的吗?
合理是合理…
但不礼貌
注1:本图纯属虚构,涉事机组呼号已做脱敏处理,本图仅为还原过去已发生的真实冲突的改编,并非指代特定事件和/或特定机组
注2:本图于非公开服务器拍摄,拍摄过程中并未对任何真实或非真实航空器安全造成影响
注3:于机组雷达标牌上展示的问号为戏剧化改编,雷达并不包含此项功能
不加入过渡程序的后果是什么?
- 就像上图一样,当所有人都在跟随程序飞行时,管制员已经将每架飞机之间的间隔排好了。这时候你突然打破了这个间隔,不仅仅会导致冲突,还会导致空域现有的秩序被打乱。
- 由于间隔被打乱,会造成不必要的等待和延误。
- 会导致飞机无法以一个合理的路线和角度转弯,导致无法截获航向道,从而复飞。
怎样确定应该选择哪个过渡点/过渡程序?
确定应该选择的过渡点/过渡程序有下面两种常用的方法:
扔骰子决定- 看航图
第一种方法太过于复杂繁琐,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第二种方法
- 首先需要打开包含所选进场程序的进场航图,顺着程序走向一直找到标注了IAF的导航点
- 选它
不会看航图怎么办?
说完了。